凌仕良
宁波市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中医师,农工党市中医院支部委员

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人体衰老,减少疾病的发生。中医养生因四季变化而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掌握中医冬季养生要点,对于人体健康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宜保暖祛寒,尤重视背部和双脚
背部是人体经络的阳中之阳,风寒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背部保暖要讲究穿衣,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加衣服,也可以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多晒太阳,促使钙质吸收,从而强壮骨质,也是藏精的不二法门;其次双脚保暖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寒从脚底生”,可以在睡前用附子、肉桂、艾叶、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泡脚,以达到祛寒、温阳、活血的目的。
宜适当锻炼,切忌大汗淋漓运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宜适当活动筋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但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宜进行大汗淋漓的运动项目,中医认为气随液脱,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精气也随着汗液流失消耗,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宜适时进补,不可盲目乱补
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牛肉、狗肉等热性食材;气血双亏的人,可用当归、黄芪、野山参等炖鸡汤。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一人一法一方,切忌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进补。如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五味子、黄芪、白术等益气固表药物。
宜调养精神,防止情绪大幅波动
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
古人主张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神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宜通风换气,不可门窗紧闭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冬季门窗紧闭时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应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内外对流,晚上也可在睡前适度开窗通风,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