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农工党>>
2018年第4期
2018年第3期
2018年第2期
2018年第1期
2017年第4期
2017年第3期
2017年第2期
2017年第1期
2016年第4期
2016年第3期
2016年第2期
2016年第1期
2015年第4期
2015年第3期
2015年第2期
2015年第1期
2014年第4期
2014年第3期
2014年第2期
2014年第1期
2013年第4期
2013年第3期
2013年第2期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4期
2011年第3期
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1期
2010年第4期
2010年第3期
2010年第2期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4期
抗震救灾专辑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7年第4期
2007年第3期
2007年第2期
2007年第1期
2006年第4期
2006年第3期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网站搜索
  2018年第2期

 
叶氏义庄[2018年第2期(总第167期)] 
 
2018-06-14
 

  刘恒武  丁小丽        图/文

位于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的叶氏义庄,是上世纪初由叶澄衷先生出资建造的一处公益性设施。叶澄衷系镇海庄市叶家人,幼年丧父,14岁时跟随叔叔叶启轮到上海没过几年,因其开通敏锐、诚信勤奋的品质,得到不少中外商人的提携和关照,开始经营五金业务。100多年前,我国正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贫穷落后,叶澄衷希望以经营工商之利反哺社会。在庄市宁波帮商团的崛起过程中,叶澄衷居功至伟,叶氏在构筑起自己的经济网络的同时,十分热衷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尤其对教育事业关注有加,他认为创建学堂能使“从此学习之人学有进益,大则可望成才,小则得以谋业”。正因为如此,叶澄衷先生才斥资建造叶氏义庄,来帮助乡里生活穷苦的孩子免费读书,接受教育。  

叶氏义庄建成于1903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历经百年沧桑,义庄内走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人才,其中包括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等工商巨擘。可以说,叶氏义庄是大批宁波帮人才的发源地,是宁波帮的摇篮。

一.一堂两厢明礼仪

叶氏义庄,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平方米。从外面宽阔的石板路走向义庄,映入眼帘的是叶氏义庄的正门,正门门楼采用砖石建成,构造十分简单,但又不失端正。在义庄门外,我们不难看出叶氏义庄整体是面向东南而立的跨入义庄正门,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位于整个义庄中间的忠孝堂。义庄内部厢房以忠孝堂为中轴线左右对称,是十分标准的对称结构,极具均衡感。值得注意的是,忠孝堂前的走廊与左右两侧厢房的走廊是相通的,使忠孝堂与左右两部分厢房建筑横向连接在一起,即使下雨天穿梭于忠孝堂与厢房之间,也不至于弄湿鞋袜。

图1  叶氏义庄院落

忠孝堂是整个叶氏义庄的核心。忠孝堂中间放置着叶澄衷先生半身像,正上方挂有忠孝堂三字匾额,左右两侧上方分别挂有勇于为善、乐善好施的匾额据笔者了解,这两个匾额是在光绪十四年,清朝廷授予的两侧梁柱上也挂有对联,所有字体均为金黄色,显示出建筑的端庄大气.

位于忠孝堂左边的厢房以教塾形式布置。其中第一间厢房房内桌椅颇具古风,厢房背后的墙上挂有礼、义、廉、耻四幅字;另一间道德讲堂,里面布置有靠背长椅;道德讲堂北边的厢房内整齐地布置着几把古筝,应该是用于音乐教育的场所。

另外,义庄左侧厢房建筑与中间的忠孝堂之间形成了一条长形走廊,走廊整齐划一,在视觉上具有延伸的效果。目前,忠孝堂建筑的左侧有两块石碑,为中兴学校校友会简史碑,记载着这个学校的历史,同时也证明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沉淀。

图3  义庄左厢长廊

义庄右侧厢房,建筑样式与左侧厢房一致。左右厢房互相对称,使得义庄内整个布局结构十分地规整明了。现在,右侧厢房主要展示叶先生热衷于公益的历史,例如义庄谷仓、救火会等,充分体现了叶澄衷先生热衷于公益事业的高尚情怀。

整个叶氏义庄的布局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具有十分明显的轴对称性,是中国十分传统的布局,每个部分有各自的功能但又并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着的,给人一种庄重谨严、朴素而又不失精妙设计之感。

二.精绘细雕增情趣

叶氏义庄整体布局简质规正,但细看其建筑艺术,却能发现不少妙趣横生之处。

  首先看义庄的大门,义庄正门门楼主要由屋顶、门檐等部分组成,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门楼上部的彩绘,绘制了许多花的形状,其色彩鲜明、形状独特。门楼上方屋顶左右两边翘起,活似一个元宝的形状。门楼上方的青砖上刻有叶氏义庄四个大字,字体规矩整齐、方方正正,字体颜色为黑色,再加上青色的青砖为底,青底黑字的搭配,十分质朴但又带有古雅的韵味。

在义庄内漫步,会发现彩绘艺术并不仅仅出现在义庄正门的门楼上,而是遍布整个义庄。忠孝堂和左右两侧山墙盘头部分都有彩绘的设计,并且各个地方的彩绘图案不尽相同,有荷花、石榴、莲藕等等,图案形状与色彩相配合,极为传神。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彩绘艺术为这个历经百年风雨的古宅增添了不少生气,为义庄内的建筑文化生色不少。

叶氏义庄的门窗也颇具特色,其厢房的门窗并没有过多的设计,而是直接将整块的玻璃安装在窗框内,这一简单的设计大大增强了房内的采光,十分适合学习、工作。只有忠孝堂的门窗有所不同,其门窗在外部用棂条拼接除了组合造型图案,将大块的玻璃安装在内部,既不妨碍屋内采光又增加了门窗的设计感。

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在义庄内也是随处可见的。正厅忠孝堂与左右两边厢房前面走廊的廊檐下均有雕刻艺术的体现,其中以忠孝堂前的雕刻装饰为多。细看之下,我们会发现雕刻十分精细,看似有花的形状又有凤的形态,如此精雕细琢的作品,想必是出自大家之手。木雕整体呈拱形,看似是挂在廊檐下的,设计十分精美。如此精美木雕的设计,提升了整个义庄的审美价值,丰富了义庄的艺术内涵,更加点缀了义庄的整体环境,使得义庄在简朴之中,也能够具有艺术的气息。

时光凝固于叶氏义庄的粉墙红柱之间,古朴的建筑似乎在述说着它百年来风雨飘摇的历史,我们也仿佛听到了义庄正在以一种淡然的姿态在现代都市中与光阴一同呼吸的声音。看着在厢房内学习的孩童,我们可以期待,将来的他们也会像包玉刚、邵逸夫等人一样,成为兴乡报国的栋梁之才。

 
----------------------------------------------
    本信息已访问: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