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为了增进党员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农工党海曙总支一行二十多名党员,前往奉化岩头古村参加组织生活活动,考察了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及古村的历史记载,我们乘兴而游,尽兴而归。
车到岩头,站立村口,一眼望去,好美的岩头村,真是山多、溪多、古树多。你看狮山、象山相峙而立;一条宽阔的溪流,穿村而过,潺潺溪水,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溪岩,象是一只只乌龟、浮现水面,随着溪水的流动,似在缓缓爬行。憩了一会,我们开始了古村之游。景区以“民国文化、古村风韵、自然美景、休闲探险”为主题,向游客展示古村新韵。
岩头村四面环山簇拥,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剡溪上游的南翼支流——岩溪,纵流南北,穿村而过。平行伸延的东街、西街为主干道。清末民初形成的溪东街,风貌保存完整,沿途有名人故居、特色祠庙和为数众多的清末民初风格的民居大宅,更有民国史迹,遍布岩头村的每个角落。我们回来时走左岸,参观了一下蒋经国的外婆家和毛福梅出阁前的旧居,门框上有“素居”二字,毛福梅是蒋介石原配妻子,俗称毛氏。进了门见一幢修缮过的瓦房,三间二弄四厢房的楼房,据说毛福梅当年就出生在楼下这一间。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蒋经国之母,所以岩头村也是蒋经国的外婆家。这里留下了许多蒋经国儿时的记忆,时光流逝,唯有那山那水依旧。在毛福梅故居的外墙上,依旧可以看到当年日军侵略时留下的痕迹。置身院里,你可以想象,当年蒋介石与毛福梅在这里的身影,想象儿时的蒋经国在院子里快乐地跑来跑去。
我们路过毛邦初旧宅,重点参观蒋介石的启蒙老师毛思诚老家,这里还保存着不少当时的物件。走出毛福梅故居,过了小溪往里走,就到了毛思诚故居。毛思诚是蒋介石的私塾老师,蒋介石在这里学习《左传》、《纲鉴》,度过了他学习的启蒙阶段。一砖一瓦,似曾相识又陌生,走进教室,“孝养父母”、“奉事师表”挂于孔夫子画像左右,桌案上放着几本书、算盘和一个铜铃。启蒙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是蒋介石第七个私塾也是最后一个私塾,往后蒋介石开始接受西式教育。出了门,到了广济桥大家在一起拍照留影,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看到对面是一条健身山道,一个个台阶都用条石砌成,在陡峭的地方还修有几座可供休息的凉亭。我们都跃跃欲试,特别是被“远眺大佛”的石牌所吸引,据说登上山顶,可以看到对面的弥陀大佛,我们顾不得山上阶梯的薄冰,沿着山间石道,拾级而上,登至半山腰,回首岩头村,果然是美景如画。但见青砖蓝瓦星星点点,宛如嵌镶在山岙里的一颗颗明珠。山顶上虽然没有看清楚远方的弥陀大佛,也另有景致,群山环抱,一派葱茏,绿意盎然,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出来后我们看到村口漂流点,还是浙东第一漂,每年这里来玩漂流的人多,是村里的一大收入。远观岩溪上游,微波荡漾,碧蓝的溪水深不见底,真是漂流的好地方。中午大家说说笑笑一起共进午餐,尝吃了奉化的美味佳肴,述说着生活中,工作上的愉快,边吃边聊其乐融融。这次我们所游览的岩头古村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历史以及考古的价值,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活动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沈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