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燕(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支部主委)
兰州印象
天气晴好,我的心情也如这天气。等待了一个月的丝绸之路风情行,今天终于出发了。
飞机在长沙作短暂停留后,继续飞往我们的第一站——兰州。下午5点半准时到达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从兰州中川机场到市区有一个小时路程。这一个小时让我们对兰州有了第一印象:自然的原因使这里非常干旱,山川地貌与湿润娇柔的江南截然不同,山因缺水不能生长植物,暴露在眼前的是一道道光秃秃的砂石沟壑,土壤似乎已不是土壤,在干旱中成了散沙,一阵阵风吹过,风沙四起,遮天蔽日,坐在空调车里的我们仿佛也闻到了空气中灰尘的味道。如果仅仅是自然的原因使这里的空气如此混浊也就罢了,偏偏还有更多的人为污染——在城市西侧林立的烟囱,让一旁奔流着的黄河也显出了无奈和疲惫。
导游说,为了改善兰州环境,政府一直在努力,一方面开展植树造林,为保证成活一棵树,一年投入4000元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改造企业,以减少工业污染。但从努力的结果看来,似乎前者倒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城市附近的一些山头竟也露出了一点绿色,而那些就在城市一边的工厂企业,碍于经济发展的缘故,专家们也都摇头叹气。看着灰蒙蒙的天,呼吸着夹杂粉尘味的空气,不由得想: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造化,这里的地理环境不需要人们在绿化上做许多无谓付出,这里永远成不了江南水乡,这里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行为,减少人为的污染,这就够了。
没有绿茵的遮掩,或许起风的时候会有风沙袭来,但在风平之时,人们便可有蓝天白云。 整个兰州城依着黄河两岸,呈东西走向,在南北山间一字排开而去,因此东西方向看不到边,但站在南北的任何一个制高点,均可以一眼望到对面的底线。
这里的景点也没有特别的,但都带上了很强的人文或历史烙印。中山桥——兰州城第一座架在黄河上的桥,全部钢结构,由外国人建造,有点类似宁波的灵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当年对兰州的眷顾(当年孙先生曾想以兰州为国家的中心)而得名;大水车--本地原始的灌溉工具;羊皮筏子——每个筏子由吹足气的十二个羊皮连接而成,上面再铺一木架就可以载人了,它是黄河渡口最早的交通工具,看着湍急的黄河开始还有点担心这单薄的筏子会不会有危险,但坐上不久就发现它稳稳当当、不疾不徐,顺着黄河而下,看着两岸风光,不由想起那句千古绝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母亲塑像——一组与黄河相映衬的褐色花岗岩雕塑,年轻美丽的母亲幸福安静地坐着,身边俯卧着健康可爱的孩子;等等。
到了兰州,总想尝尝这里的兰州拉面。导游警告我们,去清真饭店,一定要看清饭店是否有禁止吸烟喝酒的告示,以免惹麻烦。告示没看见,但面条也没觉得怎样。这里的居民以汉、回为主,两者的区别还是蛮明显的,回族人一般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尤其是女性,据说只有自己的爱人才能看到自己的身体。其实这不过形式而已,任何一个民族的女性都一样,只有自己的真正爱人才能看见自己,当然,在这里说的不是身体,而是那颗心。
嘉峪关和敦煌
一夜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嘉峪关。
这是个小城市,20万人口,但却是甘肃重要的工业城市,汽车牌照为甘B。城市虽小却很整洁很清静,马路因人稀车少显得很宽敞。因以钢铁、石油等工业为主,尽管有大名鼎鼎的嘉峪关在一旁,本地对旅游业也甚为了了,不放心上,所以旅游接待也就差强人意。
但好在嘉峪关为本地挣回了一些面子。“天下第一雄关”,果然名不虚传。看着它雄伟的身姿,思绪不由得飞到她的另一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那又是何等气势?再许一愿吧,终归得一见其风采。
午饭后,坐大巴前往敦煌,一路5个小时,满眼望不到边际的戈壁滩,满眼不着一丝绿色的绵绵祁连山,真难以相信,土地可以安静到这种程度: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住阳光大酒店,在酒店翘首望去,便可以看到城外沙漠的一抹黄色,风中飘来一丝淡淡的骆驼粪便的味道,似乎也听到了轻轻的驼铃……
很早以前就对敦煌的莫高窟有着莫名的向往,那些曼妙的飞天、那反弹琵琶的翩翩舞女、那丝绸路上的寂寞驼铃就是诱惑的源头。去年在象山檀头山海滩读余秋雨先生的“沙原隐泉”一文,更在心中许下愿望:此生必要前去!未料及这么快,心中之愿便可达成。
先去鸣沙山、月牙泉,再去莫高窟。
本 想按余先生走过的路线,爬上鸣沙山,再下到月牙泉边。但在导游的安排下,没有一人是徒步进去的,不是骑骆驼就是乘摩托车。那只能选择骆驼了,好歹骑着骆驼,听着悠扬的驼铃也是一大爽心之事,可惜的是不能独自一人骑着自由行走,必须四五匹骆驼前后相连由当地向导牵着走。
虽不能完全遂愿,但那漫天的黄沙、沙山柔美的线条,还有沙山脚下那一汪娇弱的月牙还是让我感叹不已:自然的造化就是如此神奇,世间的俗子不过沙漠之中一颗沙粒罢了,何苦费那么的心劲与所谓的命运争斗?
下午到莫高窟。在门口等待之时,望着一侧山体上密密麻麻的洞穴,再回头看看孤零零的道士塔,心里想那王道士如果地下有知,他会不会后悔当初的行为?我想他会后悔,但他也无奈。其实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有他当时的理由和情形,事情的结局却不是他能完全控制的。
为了保护,原本每天开放十个洞穴,但今天的游人很多,所以多开了五个。但每个洞穴的门口依旧排着队,每个洞穴里面依旧挤满了看客。细细品悟是不可能的,只能在身不由己的人流中瞥一眼向往已久的雕塑壁画,于是所有洞穴中的景色都成为馄饨的一团,不知其年代历史和故事渊源。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不由地想:祖先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宝贝,我们又能给子孙们留下点什么,千年之后能让他们骄傲地凭吊?
吃了晚饭已是6点,但太阳还高高的挂着。我们的火车是晚上十二点,敦煌火车站因去年的7.5事件停开了去新疆的线路,所以必须到2小时路程之外的刘园小镇乘车。司机说那条路除了工程车就是旅游车,没人修没人管,很颠簸,要我们早点出发。我们应了,但没往心里去,但走到路上才真的感受到这一路的颠簸真不是盖的,一刻不停的颠簸仿佛要把我全身的骨架拆散。
颠簸中,再回头望暮色中的敦煌和遥远的嘉峪关,在历史行程中它们也经历了太多的剧烈颠簸,一个如弱妇,一个如勇士。
新疆散记
早上8点左右到达吐鲁番,早上有点凉,但到中午就热了,是这次旅游中感到最热的一天。
今天有五个景点要跑:火焰山——葡萄沟(维吾尔农家)——交河故城——维吾尔博物馆——坎儿井。火焰山只给我留下一个简单的印象:真的很热,当时温度46度,不能进山,只能远远地看一眼似火的红褐色山体,其他就没什么了;葡萄沟,很有诗意的名字,葡萄很多也很甜,但已被金钱异化;故城很有气势,是个凭吊的好地方,但导游带着走马观花,匆匆走过;博物馆不够丰富,显得太小家子气;坎儿井,一个伟大的饮水民生工程,与李冰的都江堰工程可以媲美,让人叹服。
让人神往的吐鲁番,也就这样了。
下午乘车2小时,赶往乌市,途中路经达坂城,据说这里一年只刮一场风,从年头刮到年尾。风真的很大,所以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就在这里,公路两旁看去,一架架白色的风车一眼望不到边。据说每一架风车造价200万,目前还在亏本运行,但这是绿色资源,肯定会发展下去。
有一首歌叫“达坂城的姑娘”,唱的是这里的姑娘很漂亮。但导游介绍说,看到漂亮姑娘纷纷被别族迎娶,当地人急了,于是制定族规禁止女子外嫁,没想到造成了大量近亲结婚,所以这里的姑娘已经不漂亮了。人们总是觉得权利可以达成任何目的,恕不料,违反科学规律的权利所为往往会让我们自吞苦果。
进入乌市,看着熙熙攘攘的街市人流,看不出任何异样,但7.5事件的阴影还是存在,尽管它充满神秘诱惑,尽管天色很亮,大家进了宾馆后就不再出去,打了一宿牌。
第二天去天山天池。天池风景不能用美与不美来描述,它为这里的生物提供生命的源泉,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但又是安静恬美,这里更适合独自享受。
新疆一直是我心中的神秘净土,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美丽的毡房、纯净的天空、善良的民族、神秘的风俗……本次旅程未能全部体会,留下些许遗憾。但这些遗憾,却让我对新疆又充满了新的向往:若干年后,还得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