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农工党>>
2018年第4期
2018年第3期
2018年第2期
2018年第1期
2017年第4期
2017年第3期
2017年第2期
2017年第1期
2016年第4期
2016年第3期
2016年第2期
2016年第1期
2015年第4期
2015年第3期
2015年第2期
2015年第1期
2014年第4期
2014年第3期
2014年第2期
2014年第1期
2013年第4期
2013年第3期
2013年第2期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4期
2011年第3期
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1期
2010年第4期
2010年第3期
2010年第2期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4期
抗震救灾专辑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7年第4期
2007年第3期
2007年第2期
2007年第1期
2006年第4期
2006年第3期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网站搜索
  2009年第2期

 
古稀老中医的“寻药”路(2009年第2期) 
 
2009-07-07
 

 

——记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支部党员徐平洲

    对中草药“情有独钟”

    徐平洲原是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老中医。自从2000年开始踏上了调查、搜集北仑区域内的中草药标本之路后,他就一直没有闲着。

甘草、何首乌、枇杷叶、连翘……日前,当记者走进徐平洲的书房时,看到了他所搜集拍摄的400多种中草药标本照片。“我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对中草药特别感兴趣。”他说,从事中医50多年来,他一直对中草药有种“特殊感情”。“随着北仑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有一些野生中草药正濒临绝种。我想趁现在身体还硬朗,把北仑区域内的中草药都给找出来。”徐平洲坚定地说。

   “芡实生长在池塘里,原来在霞浦随处可见。”徐平洲介绍,2000年当他去寻找这味中草药时,却发现原来的池塘不见了。为此,他在附近搜寻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芡实,只好失望而归。随后几天,芡实就成了他最大的“牵挂”。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养菱角的当地人看病时,说曾经看到过这种中药材。徐平洲就托其帮忙寻找,终于如愿以偿。

   走遍北仑山山水水

   每到周末,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古稀老人背着帆布包、挎着相机,行走在山野间,还不时止步拍照。他,就是徐平洲。

   “这味叫蔓荆子的中草药,通常生长在海滨山溪出口地淡水与咸水交汇的沙滩间,以前在大榭岛的柴山头看到过。”在收集中草药标本过程中,徐平洲甘苦自知。为了找寻这味草药,前几年他专门去了柴山头,到那里才发现海滩已被建筑物所取代,当年茂盛的蔓荆子也没有了踪影。于是,他就在海滩附近的山溪口寻觅,最后在白峰外峙东北角的一个沙滩上,找到了蔓荆子。

   “旱稻是我在九峰山半山腰找到的。”“烟草,还是托朋友从四川带过来的种子,自己种出来的。”“蝉花,是有一次我在竹林里无意间发现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徐平洲现已积存了北仑区域内400余种中草药标本照片。

    建“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库

   为了收集和保存中草药标本,徐平洲是“六十岁学跌打”,竟然学起了摄影技术。起初,他置备的是一台“傻瓜”相机。到了2002年又花费4000多元钱买来了一台尼康相机。在寻草药时只要一发现目标,他就赶紧从挎包里拿出相机拍照,回来后去照相店洗印和封塑。

  “我找的都是一些几十年前很普通的、随处可见的草药。”徐平洲说,经过这几年的搜寻,大部分生长在北仑区域内的中草药已经被他找到,接下来他还将对照《中药大辞典》,逐一进行查漏补缺。

   “除了继续到野外搜集中草药、拍照存档外,我还想把现有400余张中草药标本照片配上卡片说明,整理成册。”徐平洲说,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完成北仑区域内土生土长的中药材资源库建设,一直是他多年来的最大心愿。

(本文摘自2009年3月13日《宁波日报》A7版,副标题由编者另加)

 

 
----------------------------------------------
    本信息已访问: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